最近大半年看过两次医生,都是因为喝酒。去年十二月在上海醉酒后摔破脑袋,醒来后被满脸是血的自己吓到;昨晚发着烧还陪朋友胡吃海喝,今早看医生时才发现浑身出满了红点点而且原因不明。所有这些都深深让我担忧酒精对我健康的影响。

朋友圈还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喝多了就开始拿手机骚扰人,每次第二天都后悔不已,需要一一道歉。

上次说了不喝不喝还是继续喝了,这次我仍不敢说以后就不喝酒了。但无论是从身体还有影响看来,真的不能这样子继续了。大话不敢说,只想说尽量再也不喝醉,再也不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硬撑了。

男人三十,只能自顾。自勉,共勉。

寂寞

幽凉之姿,书写生之寂丽,死之静谧。

很多人很怕寂寞,或是说孤单。我也不喜欢。但有时回过头看看,停下来想想,会觉得如果没有了寂寞,我们不会去想有一些问题,不会去看多一些文章。因为我们的时间都有了去处。好像只有寂寞的人才拥有大把时间。

突然间有了大把的时间,第一感觉一定是不适应,觉得生活没有了方向,不知道怎么去打发无聊的时间。几天过后,会渐渐适应,直到新的习惯形成。人,其实最擅长的就是适应一切新的生活。不然生活中的各种打击一定会让我们很不堪,很难继续走下去。在欧洲,很多人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去同一个餐馆吃东西,看同一家报纸,日复一日,他们不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无聊无趣。在亚洲,许多人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如发达国家的救济金多,但是就算连肉都不怎么吃得起,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很多幸福感。因为有着对不同生活的适应能力,才能让这世界上的六十多亿人过着不同的生活,富贵贫穷,健康疾病,爱恨情仇,都能存在。

想想自己的人生,总是要自己去过。如果习惯了一种生活,依赖了某一个人,失去时会很痛苦,会迷失。只有一个人也可以有自己完整的生活,才能真正去和另一个人更好地相处。

上个礼拜花上了一天时间好好想想接下来五年十年甚至是五十年我要完成那些事。我才列了25件就列不下去了,很难想到更多。很好奇有100件事情想要做的人的列表上到底是什么。

虽然只有25件事,但是仔细想想,想要完成已经是非常非常困难。需要很多时间,努力,机会,运气。

Life is too short, let’s work hard and play hard!

果与因

因果因果,先因后果。可是一般人更容易看到果,而不是因。

苦果难咽,但是它的确还是来自于平时种下的因;

乐果难得,但是只要努力去做,因自然会有积累。

11月23日,我喜得一果。虽然没有做一头勤奋的牛,但我拉车绝对没有含糊,所以知道这是应得。我也知道,这一果,或许会成为一些改变的因。

明天考完试我的学业就可以划一个大大的句号了。

2013会是精彩的一年,我也会为之努力。也许,这是我青年时代的最后一次跳跃了!

生意经

“We find out what people want, and we give it to them.”

                                                                  -Neil McElroy, P&G CEO, 1948

这句话很多人引用过,听起来很经典很有道理。可我一直都对这句话抱有一点点的怀疑,虽然我的确也推翻不了它。

Product Innovation基本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Commercial Innovation更多地是去给消费者制造新鲜感。但是这种人为制造的新鲜感是不是消费者本来就需要或是想要的?恐怕不是。他们需要的新鲜感更多地是出于对产品更新换代变得更好更强的期待。

几乎所有公司,包括P&G,每年都需要推出大量的Initiative去满足消费者,去和竞争对手抢市场。然而这里面有多少是真正的Product Innovation?制造商业噱头许多时候大大超过了提升产品效果和品质的努力和投资。

就比如大众消费品,时至今日,已经很难去作出重大技术创新,更不要提每年都需要升级换代了。所以各大品牌只能抓破头皮干着换汤不换药的事情,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花在了推出新概念新包装还有新广告上面。从这个大前提出发,不难推断出越是难作出技术创新的行业就越需要大量投资在市场推广上。消费品就是这么一个类别。你能年年发明新的肥皂洗衣粉保湿霜吗?大家能做的就是加加成分换换香味和包装之类的事情。更多的还是要靠广告轰炸去制造新鲜感,知名度。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广告投放量排在前列都是些快消企业。药品业因为相似性和巨大的市场与利润也参与其中。

收费电视很多人都不愿意订购,觉得看卫星电视就算掺杂着广告也可以因为是免费的。其实,大家看的广告的同时也在隐性地付费。因为多看几次后很可能会形成购买,在购买的同时也就相当于帮该品牌间接地付了广告费。

市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又充满了博弈的平台,谁也不能真正把握。生意起起伏伏,其实受运营团队的影响非常有限。

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存在一种东西,叫“势”。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势而为,事倍功半。但是如何去判断“势”本身就是一个基本无解的难题。

说了一大段,好像什么都说了,什么又没有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境界和理解远远不够,看不清也就说不明了。

静谧的意义

哈佛幸福课的教授Tal举过一个例子:把一群小老鼠放进迷宫,结果放进去忙忙碌碌一直在找出口的老鼠每次都没有什么进步,而那些放进去不慌不忙地休息一阵四处晃悠的老鼠一次会比一次进步。

工作和生活,它们就如同迷宫。我们中的许多人就像那些忙碌的小老鼠,一丝都不敢懈怠。努力工作,努力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一年又一年,等到突然间醒悟过来,回头一看,已然时光不再,人不再。

寻求极致地简单是我今年整年的目标。在这个背后,只有一个根本目的:让自己,让大脑闲下来。

“我好忙”,“我又加班到了很晚”,不知从何时起这些被人们认为是努力工作的标志,是业绩突出的前提。好像一说到“我很闲”,“我只花了1/3的精力在工作”就是偷懒,无所事事的表现。我坚决反对把工作时间和工作绩效简单地联系起来。许多工作,做一个正确的事要比几件不怎么正确或者完全错误的事情更加重要。也有一些工作,极其繁琐,你不得不花上大量的时间,疲于奔命。这时你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你究竟做了什么,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不一定会有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

静谧,Silence,在心理学上是一个自我检视,深度思考的有效状态。如果我们一直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做事,很容易会忽视很多细节,忘记做事本身的意义。生活也是一样。

半年过去,我的生活的确比以前简单了。每天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在变少,也开始有了很多空闲,可以发呆的时间。这个状态比之前舒服,大脑也会很轻松,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正因为大脑闲了下来,我都已经考虑好了明年的resolution:Be calm,做一个淡定帝。